劳动成本优势
近年来,印度保持较高CPI水平,个体员工工资涨幅较大,加之跨过公司例如IBM在印度快速扩张,吸引了大批优秀经验人才,为当地人才竞争带来较大压力。IBM印度分公司从2003 年的9 千人急剧扩张到2007 年底的7.3 万人,成为其全球第二大研发中心。而中国相比来看,过去几年维持较低的CPI 水平,而且每年有大量的毕业生需要就业,使得平均工资水平短期难以提高。
例如:印度软件人均收费标准占欧美软件员工成本的约45%,而中国收费标准仅分别占欧美和日本的15%和17%。
基础设施优势
电信发展程度、互联网环境以及交通等基础设施是服务外包能够实现离岸开发的必备条件。对比这些条件,中国的服务外包硬件环境要领先于印度。
产业配套优势
中国目前成为全球制造业不可或缺的基地之一,47%的手机,40%的彩电和39%的电脑均由中国生产,这些硬件产品的设计和研发均有可能进行外包,从而带动中国对内外包业务的增长。而印度在电子信息产品硬件规模方面仍处于较为初级的阶段,规模不足中国的10%。
人力数量供给优势
服务外包行业是劳动密集和知识密集型产业,合格的人力资源是支撑行业规模增长的必备要素。对比分析中国和印度目前人力需求与供给,以及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印度人才供应速度难以支撑其未来行业规模增长,将促使国际发包向中国转移。 中国和印度分别是世界人口第一和第二多的国家,高等教育在校生人数也是规模庞大,近几年印度每年大约提供人才1000万人,中国提供人才1600万人,但并不是所有的人才都适合服务外包行业,两国学生学科选择不同使中国人才潜力远胜印度。比如软件外包业务需要大量受过高等教育的计算机和工科毕业生,但印度工科背景学生仅占在校生比例的7%左右,而中国工科背景学生达到35%左右。而根据麦肯锡和NASSCOM 估计,工科学生中仅8%左右才是适合软件外包企业招聘的学生。这样算来,目前印度合格人才资源仅6万人左右,而中国超过46万人。但按照NASSCOM的测算,到2010年,印度软件外包行业员工大约需要130万人以上,而中国达52万人。这样,到2010年,预计印度软件外包人才缺口超过70万人;而中国约有10万人盈余,因此在国际软件外包市场仍在持续增长的环境下,印度人力资源供应的短缺将促使更多的业务向中国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