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生产管理信息系统解决方案 生产管理系统解
来源:广州软件开发 编辑:广州软件开发公司 日期:2018-09-25
3.4支撑业务
支撑业务会体现在安全管理工作的各个方面,是安全管理工作顺利开展的支撑和保障。包括:能力意识和培训、参与协商和沟通、应急准备与响应、安全文化建设等模块。
3.4.1加强教育培训、提升员工素质
加强资格证管理,提前进行复训提醒;
制定培训计划,加强持证上岗人员培训、相关方培训、单位负责人培训;
建立三级教育档案,提供完善的培训记录;
提供未达到培训课时要求的预警与提醒。
3.4.2建立沟通机制、营造参与氛围
建立由员工代表参与的安全事物协商沟通机制,详细记录沟通结果。
通过电话、书面报告、短信、微信等多种渠道,收集职工提出的意见、建议、隐患、报怨、投诉等各种信息。
对职工提出的问题进行及时的处理和反馈,营造全员参与安全管理的氛围。
3.4.3重视应急演练、修订应急预案
编制详细的应急预案;
制定应急演练计划和方案;
按计划开展应急培训,组织应急演练;
总结、评价演练情况,及时修订应急预案。
3.4.4建设安全文化、增强安全意识
建设安全文化网站;搭建与职工的微信互动渠道。建立全员参与、学习、交流、经验共享的平台。
宣传企业文化,传播安全知识,弘扬安全文化,增强职工的安全意识,强化自我管理,支持安全文化落地生根。
3.5管理业务
管理业务主要是指管理部门和管理人员开展的专业安全管理工作。
包括:三同时、相关方管理、交通安全、危险物品管理、职业健康监护、…等。
依据《岗位达标手册》,将各项功能分配给相关岗位,由相关岗位按要求完成相应的安全管理工作。
对于有时间周期性的任务,由系统定时启动周期性工作任务,并通过待办事宜来驱动各项任务的执行。
3.6现场管控
现场管控主要是指生产现场班组和作业岗位开展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
主要安全工作包括:作业岗位对自己责任区进行的现场检查;现场管理岗位依据《安全检查方案》对辖区进行的日常安全巡查;危险作业的现场执行;现场隐患的排查和治理、消防维保检查等。
3.6.1利用手持终端、提高检查质量
借助物联网技术,利用手持终端进行现场安全检查。
在检查区域,张贴电子标签。手持终端通过读取电子标签,自动识别出区域内的检查对象及检查标准,极大的方便了检查工作,大大降低了对安全检查人员经验和素质的依赖,实现“规范化、精益化”的安全检查。确保安全检查及时、到位,提高了安全检查的质量和工作效率。
手持终端自动记录检查时间,如果发现问题,可以现场登记问题项,并提供拍照留痕功能。
结合地理图形直观展现“已查、未查,及存在问题”的设施状态。
3.6.2基于地理图形、直观展现设施状态
通过地图直观展现设施分布,实时反映设备设施的管控状态 。
及时提醒管理人员重点关注存在隐患的设备设施。
可方便检索出该设备设施的相关信息。包括设备设施的基本信息、检查要素、检查历史、存在的隐患信息、整改历史等。
3.6.3强化作业管理、防范作业风险
危险作业包括:动火作业、高处作业、有限空间作业、临时用电、外方作业等。
对危险作业严格执行“作业申请、作业审批、作业前交底、作业中监护和监督、作业后收尾”的管理过程。实现闭环管控。采用移动终端、施工牌等先进的技术手段,确保监护监督到位。有效防范作业现场的各类风险。
3.7检查监测
此部分工作主要是指:对各类安全管理工作的监督和评价。主要包括三个方面。
3.7.1安全监督检查
监督检查重点是对安全管理工作的执行情况和危险源风险管控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对各项工作的结果进行验证。监督检查的结果为岗位,班组,部门,企业的考核评价提供依据。也是岗位达标的重要依据。
监督检查包括:上级检查、企业自评、各级综合检查等。
3.7.2执行各类检测
按照检测周期,组织各类设备设施的定期检测。
3.7.3执行各类评价
危险源的控制效果评价,为下一年度的危险源辨识提供依据。
法律法规的合规性评价,发现问题,组织整改。
组织对相关方的绩效评价,优胜劣汰。
3.8问题整改
针对检查、监测过程中发现的问题项和隐患进行整改。
3.8.1建立问题提报渠道,及时处理反馈
对通过各种渠道提报上来的问题项进行分拣处理。
能够处理的及时处理,给出反馈意见;
属于其他部门的问题项,及时转发;
属于事故隐患的,下达隐患整改通知。
3.8.2加强隐患整改、实现闭环管控
建设多渠道的隐患排除和上报机制。
以工作流为驱动,实现对隐患“上报、整改、复查”的闭环管控。严格把控“整改措施、责任、资金、时限、预案”的落实情况。详细记录隐患整改的过程信息。实现整改前后的隐患现场图片对比。对隐患信息实现多维度的图形化统计分析,为危险源的控制效果评价提供依据。
3.9运行记录
系统建立安全档案管理模块,可以灵活设定归档规则,自动将安全管理工作中产生的各类记录进行归档。形成安全档案,供相关人员进行查阅。
规范运行记录,加强记录管理,提升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运行的有效性。
3.10考核评价
依据运行记录,对安全管理工作和现场风险管控情况进行考评。
主要包括:
1、按照“层层负责、逐级监督、环环相扣”的原则,建立针对企业、车间(部门)、班组、岗位的逐级考评体系。
2、依据《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岗位达标规范》,对岗位进行达标考评。
3.11运行监控
在系统的首页上,显示出操作人员当前需要完成的任务,以及需要关注的安全信息。同时,系统提供全方位的运行监控看板,实时反映安全动态,为安全管理工作监管和决策提供支持。
使安全监督方式“从结果性监督,转换为过程性监督;从现场督查,转化为线上时时监管”。可以随时追踪工作的进展情况和工作质量。做到“过程有记录、工作有监督、改进有保障”,确保职责履行到位,提高工作的执行力。
3.12体系评审
以工作记录为输入,每年进行一次管理评审,来评审安全管理体系的适宜性、有效性、充分性 。
针对管理评审中发现的问题进行整改,优化安全管理体系,充分体现“PDCA循环”的管理思想,实现安全管理工作的持续改进。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