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建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来源:www.sunseam.com 编辑:山海科技 日期:2014-11-18
与时俱进,开拓创新,
创建区域中心城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模式
为了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六大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的师德和业务水平”以及建设全民学习、终身学习体系的要求,根据国务院批转教育部《2003-2007年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国发[2004]5号)、《2003-2007年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计划》、《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的指导意见》(教师[2003]2号)等文件精神,我市各级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师资培训机构、中小学校认真贯彻落实《2004-2020年广东省教育现代化建设纲要》、《2004-2007广东省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计划》,积极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不断提高我市中小学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促进教师的专业化成长,为我市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创建教育强市提供了有力的人才保证。
我市开展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基本经验是: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全面提高教师队伍的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实施现代远程教育为抓手,不断提高教师继续教育的信息化水平,以信息化带动教师教育的现代化,以现代化促进教师教育的跨越式发展,从而形成全员培训以现代远程教育培训为主、个性化培训以校本培训为主、骨干教师培训以面授培训为主的三头并举的教师继续教育的新格局,逐步构建开放、高效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造就一支综合素质比较好、专业化水平比较高的教师队伍,为我市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人才保障。
一、求真务实,开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新局面。
2003年,我市制定并印发了《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划》,以及一系列具体实施方案,对我市2003-2005年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作了总体规划。几年来,我们在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规划得到比较好的贯彻落实,教师继续教育和校长培训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得到切实加强,管理体制逐步理顺,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已经走在全国前列,培训模式和课程建设富有特色,各项培训任务顺利完成,全市中小学教师的师德水平、业务能力和综合素质不断提高,工作取得了显著成绩,其中有些还是具有广州特色的、创新性的经验和做法,并得到教育部和省教育厅的充分肯定。
(一) 科学规划与管理,教师继续教育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更加完善。
为了进一步贯彻落实两个规划文件,整体推进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我们建立健全了相关的政策和制度,以加强业务指导,规范具体管理。我们分别制定了《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规划实施细则》、《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网络远程教育实施方案》、《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学分管理规定》、《2003-2005年广州市幼儿园教师继续教育实施方案》、《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全员培训实施方案》和《2003-2005年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校本培训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对相关方面的工作制定了具体的贯彻意见,对整体推进新一轮的工作起到了重要的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我们对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进行了规范化的管理,形成了科学有效的运作机制。一是建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评审委员会,负责对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进行评审、指导和管理,同时要求各区、县级市也要成立相应的课程评审委员会;二是制定了《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指南》,印发了《关于加强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建设的意见》,对课程开发和建设进行规范和指导;三是成立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评审委员会和网络课程制作指导委员会,对网络课程建设作出规范。
(二)管理体制得到进一步理顺,市、区、校三级管理、分级负责的教师继续教育工作机制基本建立。
从2003年开始,我们把中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下放给区、县级市负责。市本级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规划、统筹和政策的制定,具体负责中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设置和评审工作,负责中学校长培训、市区两级培训者培训、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区本级负责中学、小学、幼儿园教师培训、小学校长和幼儿园园长培训、区级骨干教师培训;学校(含幼儿园)负责教师的校(园)本培训工作。
2005年3月,我们成立了广州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具体负责全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的组织协调和业务指导。2005年初,广州大学把“市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市中小学校长培训中心”等4个中心合并,成立了“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与教育学院合署办公,有效整合了广大校内的培训资源,充分发挥了教育学院的师资力量,在校长培训、新课程师资培训、教师现代远程教育和骨干教师培训中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三)加强培训基地建设,开放式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体系初步形成。
我们一直都把教师培训机构建设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来抓。目前,我们已初步建立起与广州现代化中心城市地位相适应、满足教师终身学习需要的、开放式的市级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体系。这个培训机构体系以广州大学为龙头,市属其他高等院校、教育科研部门、教研部门、电教部门和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实行资源整合,统筹开展各类别、各层次的培训,逐步建立了以“四位一体”的市、区两级培训机构为主导的中小学教师培训机构体系。
教育部在2002年印发了《关于加强县级教师培训机构建设的指导意见》,在去年又颁布了《示范性县级教师培训机构的评估标准》,对县级教师培训机构作了明确的定位,就是要让县级教师培训机构按照“小实体、多功能、大服务”的原则进行建设。去年,我们对全市13个区级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情况进行检查和评估,以评促管、以评促建、以评促改,进一步促进了我市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
二、改革创新,构建具有广州特色的教师网络远程教育体系。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师教育网络联盟计划,我市教育局从2003年开始,就确立了以实施教师网络远程教育为重点来开展新一轮教师继续教育的工作思路。
(一)确立“行政部门主导、培训机构实施、教育企业运营”的运行机制
广州是全国首个在区域范围内成功利用互联网大规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的区域城市,也是目前广东省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应用规模最大和网络化管理最完善的城市之一。
以城市为主体,以“行政部门主导、培训机构实施、教育企业运营”为运行机制,以市区校分级培训,市教育评估和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业务指导,通过强有力的运营支撑机构在教育行政部门的主导下,开展平台技术研发、网络环境保障、培训资源建设、教学教务支持和教育服务等覆盖教师继续教育所有环节的工作,形成全方位的教师继续教育服务体系,是广州成功大规模开展教师继续教育培训与管理并不断创新发展的关键因素。
(二)创建体系化、数字化的教师继续教育教育系统
平台建设是实施远程培训的技术基础,也是推进远程培训工作的关键。我市根据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管理的实际需求,按照国家的有关要求,统一规划、开发建设了以综合管理、教师教学、学员学习、课程开发、门户资讯和教育服务六大平台为基础的教师继续教育教育系统。
1、实现了教师继续教育综合管理的系统化、规范化和程序化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在平台设计上对各级管理部门的需求做了充分的研究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创建了能满足全市继续教育实施全方位管理需求的综合管理平台,市、区(县级市)教育局、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单位、培训单位和所有中小学校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综合管理平台(9个管理子平台),全面实现了教师基础数据和继续教育信息的规范化、数字化的综合管理。
截止至今,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现有实名注册中小学教师9万多人,中小学校3760所;1个市级培训单位、12个区/县级市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单位;23个课程申报单位;1个市级教师继续教育业务管理单位;市、区教育局13个。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已全面实现对各级培训单位与课程申报单位、学校与教师学员、面授与网络课程、选课与招生、考核与学分验证等教学管理;实现业务管理单位对培训单位的业务监管;实现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学校和各级培训单位基础信息的加密管理、对继续教育业务情况的监查、对业务管理单位的监管。
2、实践并开展大规模应用的网络互动反馈教学
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基于教师继续教育的政策导向、成人教育的规律要求以及现代远程教育的设计理念,开发了规模应用的网络互动反馈教务、教学和评估系统,有效实现继续教育学习的个性化、网络化和规范化。
在教务管理上,学员学籍管理、选课管理、成绩登记、成绩打印、数据统计等一系列的教务管理工作,全部通过这个管理系统来实现。在教学管理上,教师授课、答疑、学员讨论、作业布置和批改、评定成绩等教学环节,也全部在这个系统上实现。针对教师继续教育的特点,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独创了网络教学多元自主评价与教学过程监控结合的网络教学模式,满足了教师继续教育现代远程教育的大规模应用。培训教师的课程开设、学时学分设定、教学公告、作业和测试布置与批改、考核设定、课程评估参数设置、教学调查问卷、成绩统计、分析和汇总等教学过程全部通过网络自动完成,所有的网络课程都可进行在线自测完成量考核、在线作业完成量考核、在线调查考核、在线自测正确率考核、在线作业完成成绩考核、反馈信息考核、课程讨论考核、课程点击考核和在线作业关键词等 9个学习结果评估参数的设定,实现教师继续教育教学过程监控网络化、教学规模化和规范化,促进网络教学质量的优化和提升。
(三)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是开展大规模网络培训的保障
迄今累计,我市已开设了九期教师继续教育培训和一期信息技术全员培训考核;开设市级面授课程670门次,区级面授课程1573门次,网络远程教育课程285门次,总学时累计超过100万学时。已有281900人次通过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进行电子选课(面授与现代远程教育课程)、报名、成绩查询、成绩打印、学分统计和认证;累计已有约103494人次选读和完成了现代远程教育培训。
我市得以大规模开展网络培训与管理,稳定可靠的网络环境是重要保障,所有教师继续教育网络培训都是以电信级别的规模应用进行建设的,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的核心应用机房位于中国电信IDC机房,独享2G中国电信核心网络带宽,并与市科研网光纤连接,在网站的网络接入、路由访问、数据存储和处理、响应速度、负载等方面按百万级别规模应用进行设计和不断完善,充分满足了全市开展网络培训和管理的应用需求。
(四)整合优质资源建立了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体系和课程资源库
课程资源建设是实施现代远程教育教学的关键所在,是教师培训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广州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网以提高教师实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能力和水平为宗旨,以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为导向,以推动教师终身学习为目的,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和师德教育为主要内容,通过自主开发、定向研发、引进购买、评审遴选、共建共享开发与建设途径,由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协助市教师继续教育指导中心和市教师培训中心共同完善和规范我市教师继续教育网络课程开发与建设的制作、评审标准等一系列的管理办法,并参与我市网络课程专家评审委员会的工作,共建设305门网络课程,并全部由广州远程教育中心负责后期改造和播出管理,有效促进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课程资源开发与建设的可持续发展。
(五)以人为本的网上、网下一体化教育服务
广州远程教育中心为全市教师继续教育设立96930教育服务热线,为全市学校、教师学员、主讲教师、辅导教师、各级培训机构、业务管理单位和行政主管单位提供关于教师继续教育工作的咨询服务,至今为止(2004年至2007年),广州远程教育中心已通过电话解决16721个咨询或问题,同时还专门设立网上论坛和网上即时通讯应用为各类用户提供帮助,取得良好的效果,得到各级用户的好评。
三、与时俱进,以教育技术培训为抓手,实现我市教师继续教育跨越式发展。
2006年6月,广州市积极响应,率先成为“教育部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广州试验区”,并启动了培训,承担着探索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的有效模式和管理机制的重要任务,承担着探索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发展有效途径的重要任务。
(一)精于管理,不断改进培训过程与方法,提升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培训水平。
(二)敢于创新,有效形成教师终身教育机制和远程教学管理模式
1、创建“试点先行、校际联盟、培训应用实验三结合”的组织模式
2、创新“点面结合、分层培训、全员辐射”的培训模式
3、创建“引领、互动、协作”的学习新模式
(三)勇于探索,潜心研究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
通过对教师专业化发展支持服务平台的建设、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学科知识发展、教育技术培训促进教师教育教学知识和能力发展、教育技术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信念和道德素养的课题研究,重点解决教育技术培训的技术平台开发、培训模式和管理模式的构建以及教育技术培训如何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诸多问题,为教育技术培训提供理论指导。
四、开拓奋进,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推动终身学习体系的建设。
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服务支撑体系,将进一步扩大现有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的内涵,从较单一的培训和管理功能向实现教师教育可持续发展——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进行转变。
(一)完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有效评价和管理,进一步总结探索具有广州区域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模式
优质的网络课程资源是我市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基础,在现有网络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和教学管理平台的基础上,各区县培训机构参与远程培训进行更有效的评价和管理,如为市级网络课程配备网络教师,加大远程培训的应用推广和管理工作,将是我市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进一步发展的关键,也是共同总结探索具有广州区域特色的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模式的关键。
(二)进一步加强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
广州市将以开展“教育技术培训促进中小学教师专业化发展”试验区工作为契机,以互联网技术为基础,根据教育信息化建设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新需求,构建支持教师专业化发展和教育资源高度共享的终身学习平台,创新教师培训的模式与机制,在提高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和应用水平的基础上,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及加快教育信息化应用,推动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现代化。
(三)借助“教育e时代”工程,推进远程教育发展
2006年,广州市委、市政府强调要加快我市“教育e时代”教育宽带专网的建设,推进其向农村中小学、家庭和社区的延伸。为更好地实现我市“教育e时代”工程,结合我市近年成功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实践经验,我们将全面探索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在专网应用,结合广州市“教育e时代”工程延伸,利用先进信息技术,充分调动我市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市、区各级力量和优势,构建教师终身学习服务支撑体系,提升我市教师继续教育远程培训体系的内涵意义,提高继续教育远程培训的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具备自主应用教师继续教育优质资源自主深化学习的能力,促进教师运用新理论、新方法和新技术提升专业能力,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
相关阅读